存货周转率衡量经营效率的试金石以及资产负债表:分析应收账款需知

时间:2022-10-08 15:35:08    阅读:44

存货周转率衡量经营效率的试金石以及资产负债表:分析应收账款需知

 

存货周转率衡量经营效率的试金石

主持人: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这个指标中,人们能看到企业的产品从购入原材料、投入生产、销售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状况,成为企业资产运作效率的直接体现。这期,我们请证券界人士张红记先生来介绍一下这个指标的运用。

北京海淀区股民何先生:存货周转率如何计算?

张红记:存货周转率有两种表现形式——存货周转次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平均周转天数=(存货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成本)365=365/存货周转次数

北京丰台区股民赵女士:存货周转率是不是越高越好?

张红记:一般来说,存货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存货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如果能够将这部分资金解放出来投入到其他领域,如扩充生产线,对外投资,无疑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另外,通过对这个指标的纵向比较(上市公司历年的存货周转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上市公司主要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如果这个指标变高,则说明生产、销售形式看好,生产出的东西能够立刻卖出去。我们常常说某企业效益好不好,能从工厂门口排队拉货的车上看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这个指标也并非越高越好,我们知道存货既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又包括产成品。从原材料方面来讲,如果存货过低,企业在接到大订单时会出现没米下锅的局面,而从成品的角度来讲,适当的库存可以应对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需求,不会因为手中一时无货而错失商机。

北京海淀区股民刘女士:如何通过存货周转率来分析上市公司?

张红记:上面我提到了这个指标的一般运用,下面再说说它的使用技巧。有次我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上海某国有集团公司在股市上有三四家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流动资产比例特别高,平均达到70%,而其中存货和应收账款又在流动资产中占据了绝大部分。

这是一个大股东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典型例子。由于大股东和上市公司都是电子仪表生产企业,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的资金来为自己的全资子公司购买生产原料,体现在报表上就是上市公司的存货增加,在主营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其存货周转率下降。所以,投资者在分析这个指标的时候,更好与同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相比较,也就是横向对比时才能发现一些端倪。

资产负债表:分析应收账款需知

利用应收帐款操纵利润有两种途径。  

种方法是利用应计制的特点,在年底搞虚假出售,对方并不需要支付产品的款项,公司则将这些"售出"产品的收入计作当年收入,同时将其挂在应收帐款名下。由于监管机构对虚假出售的现象有所防范,曾对出售后又退回的销售收入确认标准有过明确的规定,但企业往往绕过这些规定,提高帐面收入。在虚假销售的情况中,比较良性地属于"提前销售",即将下一年的销售收入早一些计入当年的收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比较注意这些问题,如果仅仅只做帐面处理,这些虚假销售都会被注册会计师识破,因此目前舞弊企业往往是管理操纵,即从局外人来看,这些虚假销售与正常销售一样,同样有销售合同和产品转移,从会计处理上难以区分,因此从报表中也难以看出。投资者只有比较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得到的现金"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帐款"几项数字,来判断当年销售收入的质量。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坏帐准备的计提,间接调控当年管理费用,从而调节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应收帐款坏帐的计提及其追溯调整法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少数上市公司可能从中寻找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对此投资者特别要注意辨别。  

坏帐准备采取怎样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选择权是留给上市公司的。那么,究竟提多了还提少了?

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局外人似乎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有人认为这一点由注册会计师来把关就够了,但把责任都交给注册会计师是不现实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取向如何,我们不排除某些上市公司会出于利润调控的目的,定出偏低或偏高的计提比例。例如,有公司为避免滑入亏损,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较低的提取比例。另一种情况是,有公司可能会在头一年较大比例计提,第二年通过某种方式收回部分应收帐款,从而冲回坏帐准备,以求利润在年度间转移。对应收帐款坏帐的计提政策变更要采取追溯调整,这样,应收帐款坏帐的计提对利润的影响,将分布在各个年度。在追溯调整的背景下,某些公司可能有意把利润在各个年度之间进行"按需分配"。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投资者往往更关注当期业绩,而对以往已披露信息的调整,一般投资者未必有足够地关注,这样,公司可能会利用投资者这种"习惯",在调整时倾向于将负面影响统统"追溯"进以前年度,而尽可能使当年的报表好看一些。  

而对坏帐准备的"巧妙"追溯,除了可以借助前述计提比例的途径之外,操纵帐龄分布也是途径之一,事实上,对以往应收款项帐龄的划分,未必容易分得那么清楚,在帐龄分布上作文章,也可以达到某一年多提而另一年少提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和证监会关于四项计提的规定中,已经提出了配套的规范措施,对有关四项计提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建立有关的内控制度,都作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方面的监管将大大加强,并从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公司通过计提准备来实现利润操纵的手法。但是,这并不是说公司没有在应收账款上做文章的余地了。例如,有的公司就可以运用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之间的某些联系。通过将部分应收账款转移到预付账款上来实现记录较少的应收账款,从而实现较少的坏账准备的提取,进而减少管理费用,增加净利润。不过对于这一点,投资者可以从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前后年的增长比率中透视公司是否存在这样的一种利润操纵手法。

总之,投资者在分析应收账款时应注意辨别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公司对会计政策运用的合理性; 

二是注意对以前年度损益的调整,尤其是各年间利润波动的走势;  

三是对年报的关注,不能仅仅局限于当期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几个指标,数字背后的隐情不可不察;  

四是对现金流加强认识,毕竟,多提准备不会减少现金,冲回准备也不会增加现金,有时候现金流量表更能说明问题。  

举例:从上海汽车2000年年报来看,上海汽车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7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29.72亿元,应收帐款下降2290万元,坏帐贮备的计提也基本匹配,情况良好,利用应收帐款调节利润的空间不大。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