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股价涨跌有什么联系?

时间:2022-10-11 10:12:11    阅读:32

货币政策与股价涨跌有什么联系?

 

名人名言:跟着政府的货币政策走,只要不太贪,以致错过大好时机,就会或多或少地赚钱。

近些年来,许多常常以货币政策来影响经济循环,改变经济循环的周期,人为地缩短经济衰退的时间,延长经济成长的时间,从而减缓衰退给经济带来的冲击。

以货币政策改变或影响经济周期的行动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调整银行的贴现率,改变银行准备率和改变股市保证金比率。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一些公司、企业为了取得现金,常常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通融资金,申请贴现,银行按照市场利息率,扣取自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付给持票人。贴现的利率,称为贴现率。一般银行以贴现收下的票据再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称为再贴现。再贴现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由于再贴现率是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来控制的,)所以,政府就能够以调整再贴现率的方式控制市场信贷规模。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就可以迫使一般银行压缩对客户提供的信用。反之,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可鼓励各大银行向客户提供信用。中央‘银行往往在经济衰退时调低贴现率,以缓和经济衰退,当经济过热或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时,往往提高贴现率。

改变银行的准备率,也是政策控制信贷规模的一种方式。一般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存款而保留了一部分资金,即准备金,亦称“支付准备金”。准备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银行自己保留的库存现金,另一部分是按照所吸收存款的一定百分比转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其比率由中央银行规定,称为“法定准备”。这种法定准备制度,使中央银行成为银行体系的现金准备中心,能够通过调整法定准备率的办法来影响银行信贷的规模。当中央银行需要扩大信用的规模时,就降低法定准备率;当需要缩小信用的规模时,就提高法定准备率。因此,每当经济衰退来临时,政府就降低法定准备率;在经济过热或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提高法定准备率。

所谓保证金比率就;是股市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交纳的保证金与他想要购买的股票总值的比率。比如说,一位股票投资者向经纪人交纳1000元现金,购入了市价每股20元的某种股票100股,这里投资人向经纪人交纳的1000元就是保证金。由于投资人购买上述股票本来需要2000元,所以这里的保证金比率为50%。由此可见,在购买同样多的股票数的情况下,如果保证金的比率升高,投资人应交的保证金就增多。反之,投资人应交纳的保证金就减少。由于股票保证金比率是由中央银行或政府指令的证券交易所控制的,政府改变股票保证金比率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货币流通的规模和股票成交量,因此,改变股票保证金比率也成为政策调节经济的杠杆之一。当货币供应量过多,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加剧,证券市场过热(投机因素很多)时,中央银行或证券交易所就提高保证金比率;反之,当货币供应量过少,通货膨胀很小,证券市场萧条,经济衰退来临时,中央银行或证券交易所就降低保证金比率。

通过以上3种调节杠杆,政府往往可以根据的经济状况形成不同的货币政策。提高银行的贴现率和准备率以及股市的保证金比率,就可以形成货币紧缩政策,降低通货膨胀率,给过热的经济降温。反之,就会形成货币扩张政策,刺激经济以加速成长,从而减轻经济衰退的打击。战后以来,许多都曾以上述政策来调节经济发展势头,而且这些政策往往又直接影响股价的走势。

1968年,美国执行货币紧缩政策以给过热的膨胀的经济降温。这一政策直接导致了1969到1970年股票价格下跌。到1970年底和1971年,美国又开始执行货币扩张政策,刺激经济的发展。这一政策又造成了股票价格明显上升的势头。

1974年,阿拉伯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实行石油禁运。这不仅使美国经济从繁荣转为衰退,而且还加剧了通货膨胀。为了遏制衰退,美国联邦准备局不得不采取货币扩张政策。但是,在石油危机结束后,由于通货膨胀不断加剧,联邦准备局又不得不重新采取紧缩政策,并于1974年4月24日提高银行的贴现率。联邦准备局的这一行动造成利率的上升,而股票价格急剧下降,形成了1929年以来最剧烈的1973一1974年的空头市场。同年9月15日、11月13日、12月18日,联邦准备局又转而开始了一系列的扩张政策,并将此扩张政策持续到1975年。此后,股市持续回升,形成一个少有的多头市场。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对股票投资入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投资人在作出某一决策之前,就应判明政府当前正在推行一种什么样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推行了多久,对股票价格和整个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在政府采取货币扩张政策之初,股票价格就会上升。这时是投资者买进的大好时机。在扩张政策推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股市与经济都处于繁荣状态,但政府已开始提高股票保证金的比率,提高银行的准备率和再贴现率,表明股票价格已达到更高蜂,空头市场即将来临,此时是卖出的大好时机。

政府的货币政策影响的是股价的总的走势,投资人只要不是太贪,不要总想在更低点买进、在更高点卖出,跟着政府的货币政策走,总会或多或少地赚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