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考察指标 3∶能正确分配公司赢利

时间:2022-10-12 16:40:12    阅读:34

管理层考察指标 3∶能正确分配公司赢利

 

巴菲特十分重视企业管理者阶层的品质,企业的管理者具有以身作则的态度,并作为其行事与思考的准则。具有良好品质的企业管理者能够把自己看成是公司的负责人,能够为实现公司最主要目标,即增加股东持股价值进行理性的决策,并实施其决策。对公司的股东而言,最重要的管理行为是公司资金的分配。

因为从长远来看,资金分配决定了股东投资的价值。巴菲特认为,怎样分配公司赢利——继续投资还是分配给股东的决策是一个逻辑和理性的问题。所以巴菲特考虑投资或购买一家企业时,总是对该企业的管理进行详细的考察。巴菲特认为自己所购买或投资的企业必须是由诚实、有能力并且令他欣赏和信任的管理者领导的。怎样分配公司赢利的问题,与公司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密切相关。

当一家公司沿自己的经济生命周期向前发展时,它的成长速度、销售收入、利润和现金都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在阶段,即初始发展阶段,公司因为开发产品和建立市场,支出大于收入。在第二阶段,即迅速成长阶段,公司赢利能力虽然逐渐增强,但内部产生的现金仍无法支持公司快速发展对资金投入的需求。此时,公司不仅要保留所有的赢利,还要通过借债或发行股票来筹集发展资金。在第三阶段,即成熟阶段,公司发展速度开始减慢,开始产生超过扩展和经营所需要的现金。最后一个阶段,即衰退阶段。公司开始体验到销售和利润同时下降,但仍能产生多余的现金。

怎样有效分配利润这一问题突出体现在企业成长的第三、四阶段,特别是第三阶段。如果多余的现金用于再投资的收益率超过公司股权资本成本,即公司股东要求的收益率,则公司应保留所有的利润进行再投资。另一方面,如果再投资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则保留赢利进行再投资就是不合理的行为。如果一公司产出的现金超过内部投资与维持经营对资金的需求,但继续在本公司业务上投资只能获得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投资回报率,那么这家公司的管理者在利润分配时面临3种选择∶

(1)购买成长型公司。

(2)再投资于公司现有业务上。

(3)分配给股东。正是在这一决策的十字路口,巴菲特才尤其关注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因为在这里,才能真正体现公司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理性。总体而言,那些不顾再投资收益率会低于平均水平仍然继续投资的管理者,往往认为低回报率的情况只是暂时现象。他们相信,凭着管理层的才能,可以提高公司的赢利能力。如果一家公司多次忽视低投资回报率问题,执意将多余现金进行再投资,那么该公司的现金会成为越来越没有价值的资源,公司股价也会相应下跌,利润回报会日益恶化。现金富裕、股价较低的公司往往会吸引公司并购者的注意,这也就是公司现任管理层任期终结的开端。为了保护自己,公司管理者往往会选择第二个方案∶购买另外一家成长型的公司。宣布并购计划有激励股东、阻止公司并购者的作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