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机会面前是应当当机立断还是保持冷静?

时间:2022-10-15 23:13:15    阅读:33

在市场机会面前是应当当机立断还是保持冷静?

 

在市场机会面前是应当当机立断还是保持冷静

股市中的投资理念实际上充满了辩证法似的智慧,就象我在下文中要提及的"守仓与止损"一样,许多事物都无法用极端的"是或否"来说明。掌握火候,不愠不火,根据事实情况和事前确定的原则灵活把握是股市投资中所需的更高境界,也是每一位不同的投资者,无论资金量是大是小,都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摸索。

二级市场是一个充满暴利机会同时酝酿巨大风险的市场,虽然有众多的统计都表面投资股市—只要不是如 96年和97 上半年那样的大牛市,一般而言亏损者总要占到多数,而如果遇到 98这样行情一般的年度,亏损者更是可能占到 90%上。

但是,仍然绝大部分股民都乐此不彼,亏损了去盘算如何赚回来;盈利了去琢磨如何赚得更多。这其中的玄机其实就是人们对于利益的那种原始冲动,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人天生好赌,虽然大部分人入市时都口口声声地表示对股市中的风险早已胸有成竹,但是,面对一时扶摇直上的分时图和天天收阳的强势股,还是会将"风险"两个字置于脑后,"当机立断"地去追买、抢反弹,俄而许多股民在轻率地作出这一刻的简单决策时,往往还有一种习惯∶说一句;"赌一把吧"。97下半年,深沪股市在各种政策性利空的影响下,告别了长达一年半之久的牛市,分别出现了深幅调整。

当时,人气非常低迷,大盘虽然间或有所反弹,但是,反弹高度一轮低于一轮,而且调整则动辄创出新低。十五大之前,市场主力为了全身而退,发动了一轮低价股行情,仪征化纤从不足4 元的位置向上炒作,最后翻了一番。在它的带动下,市场中出现了所谓"重组国企板块"。

马钢、石化都成为行情中的明星个股。其实,明眼人一看即知,即使重组,也轮不到石化、马钢这样的大盘股,更何况连仪征化纤式的重组对于业绩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支持。因此,这一轮低价股行情完全没有什么坚实的业绩基础作为保证,尤其在以"业绩"作为炒作核心的 97 年,这样的行情只能理解为市场主力在拉高出货,出清手中的最后筹码。

关于预测

格雷厄姆很早就告诉了投资者∶"不要试图预测股票市场中的价格变化,这是没有意义的。"任何对市场的预测只有到未来十分清楚时才有说服力、但由于某种原因,市场评论家和我们都往往有一个特殊的盲点、会习惯地假设一旦当前时刻的"不确定性"被指示出来了,就会对未来一段时'期有一种"清晰"的观点。因此在设票市场中,包括格雷厄姆本人,恐怕很少有人能够躲开"预测"这两个字。

对风险的预测,以及预测的风险使不断预测市场的投资者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股票价格突然拉高时盲目的喜悦,市场低迷时的无奈烦躁,股价暴跌时的恐惧,急于出逃时的疯狂抛售, 惟恐踏空时不计价格的买入,所有这些都是股票市场中每天可以耳闻目睹的。很多投资者所关心的不是一项投资买下来"保留"它对自已有多少真正的价值,而是想赶在公众前通过一种传统的估价基础来预测变动,他们关心的是在众多心理因素的影响下、3个月或一年内市场会如何估价它。可以说,身处股票市场,全部痛苦的感受都是你对股价毫无意义的"预测"所带来的。

想摆脱这种噩梦般的经历,要么你离开股票市场,要么你不要再去预测价格,而去关注你手中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否会产生变化。有个人用 50万元开了一家酒楼,早晚忙活,生意红火,每月可以赚到5万元,而且没有迹象表明生意会变得不好,这时即使有10000个人来告诉他∶"先生,你的酒楼值45万元,把它卖给我吧。

"我想这个人是绝不会出手的。在股票市场中,如果象前面的那位老板知道酒楼能给他带来多少利润一样,清楚地了解自己持股投资企业的经营情况,"市场先生"和他所不断带来的新价位就不会给我们很多烦恼了。用预测、关注股票价格的时间去研究一些企业的发展,寻找更多"便宜"的股票,新的机会就会来到你的身边。

关于守仓与止损

在股票市场中,有"踏空者",之所以踏空,是因为他们不守仓;更有"套牢者",之所以套牢,是因为他们不止损。于是,"踏空者"开始守仓,"套牢者"开始止损,可偏偏守仓守成了深套,止损止成了大底。有人惊呼∶"股市交易要见好就收,更不能止损,被套就拿着,要不怕套,套不怕,怕不套!

"在这种理念的鼓舞下,这两支队伍不断壮大,但他们的结局却是成为了"失败的成功者"或"成功的失败者"。因此,笔者以为有进一步探讨"守仓与止损"的必要,并想从心态及理念的角度入手,剖析两者的作用。

关键词: